
我看Kindle DX的未来
來源:資策會 數位教育研究所 陳耀庭美國出版商聯盟指出,在Kindle電子閱讀器推出之後,電子書銷售自從2008年年初以來一直在快速增長,這個跡象表明,電子書最終可能會成為主流應用。但,這是否意味著Amazon Kindle系列將稱霸電子閱讀器市場?從以下的事件及分析看,恐怕不是如此!
2009年5月初期,Amazon宣佈推出第三個版本 Kindle DX,與之前的Kindle、Kingle 2的主要差異是加大了顯示面積。Amazon在2007年推出Kindle時,因為螢幕尺寸與價格因素,並未引起校園的青睞。Kindle DX的問世,則以大螢幕為主訴求之一,企圖能夠進軍高等教育電子書市場。
Amazon 的老闆 Jeff Bezos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在Kindle DX推出之際,隨即贈送 50 台 Kindle DX 閱讀器給母校進行教學實驗教學,希望藉此協助Kindle DX打入校園。
這個計畫在開始之初被許多人看好,因為大學的教科書售價很高,是學生的一大負擔。如果因為使用電子版本的教科書而降低負擔,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況且,現在的大學生幾乎就是拿電腦當玩具長大的世代,使用電子閱讀器應該也是駕輕就熟,沒有適應上的困難。
不過,這一切終究還是事與願違,普林斯頓的電子書教學實驗計畫在進行幾個月後,即因為使用效果不彰而喊停。計畫被喊停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在Kindle DX的電子教科書上畫線、做筆記等行為比紙本教科書來得緩慢、不便。
在課堂上聽著老師上課,配合著教科書的內容畫線、做筆記,存在著時間緊迫性,當這個最原始、基本的訴求無法被滿足時,即便電子書有其他再好的訴求,都很難撼動紙本教科書的地位。個人以為,這是使得Kindle DX自校園中鍛羽而歸的主因。
然而,Kindle DX在校園的失敗並不代表它就被打垮。在Kindle DX的前身-Kindle、Kindle 2,其定位是一般書籍而非教科書市場,並且也受到廣泛的歡迎。也許,Kindle DX可以回到原來的市場,繼續攻城掠地。
但筆者的看法並非如此。雖然在非教科書領域的書籍市場,Kindle DX不會遇到在時間壓力下比較是否方便畫線、做筆記的問題,但是在一般書籍的市場中,Kindle DX還是有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智慧型手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指出,Kindle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量約是90萬個,但用於iPhone和iPod Touch的電子書閱讀軟體,在去年夏季以來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200萬人次。這表示,在美國的市場,智慧型手機可以做為電子閱讀器的數量仍然超過Kindle家族。
再從使用者行為來看,如果只是閱讀一般書籍,使用者對於大螢幕的需求會有所降低,加上行動便利性的考慮,這時,Kindle DX的大螢幕不見得會是一項優勢。另外,從成本的考慮來看,在智慧型手機上增加閱讀軟體的費用,也是遠低於購買一部專用的電子閱讀器。
綜合以上,Kindle DX透過加大螢幕,試圖進攻教育市場,在短時間的實驗後就被踢出校園的失敗,對Amazon來說可是一大警訊,Amazon應該用更精確的分析來切割市場,以免重蹈Kindle DX進軍校園失敗的覆轍。
kindle電子書-美國亞馬遜公司(Amazon)
來源:一路書香網
亞馬遜(Amazon)網上書店成立與1995年,是全球電子商務的成功代表。亞馬遜書店是世界上銷售量最大的書店,在亞馬遜網站上讀者可以買到近 150萬種英文圖書、音樂和影視節目。現在除圖書和音像影視產品外,亞馬遜也同時在網上銷售服裝、禮品、兒童玩具、家用電器等20多個門類的商品。
亞馬遜借助其獨一無二的龐大圖書資源,於2007推出自已電子書閱讀器產品kindle,讓方便用戶直接通過無線網路從亞馬遜線上書店上購買圖書。kindle一推出,立刻被用戶瘋狂搶購,甚至一度斷貨,ebay上原價399美金的kindle,普被炒到1500美金的價格。傳言2008年亞馬遜因kindle帶來的收入占了其利潤的6%。2009年2月9日,亞馬遜發佈了kindle二代。
kindle依託于亞馬遜線上的龐大圖書資源和AOC的無線網路,它沒有在國內上市,也不能在國內使用。在這裏將kindle列出來,是因為 kindle模式為電子書閱器的發展,數位出版帶來的積極影響。當然,亞馬遜收購了卓越網,我們也不排除亞馬遜的kindle有一天會在國內開賣。
電子教科書新時代
大 學教室桌上迭滿一落落的課本,學生背著裝滿教科書的沉重背包,甚至是學生翻閱書籍查找,這些畫面很快都可能成為歷史,從這個學期開始,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 分校共一千兩百名學生參加實驗,使用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e-reader)取代教科書;西北密蘇里州立大學也有班級試用新力公司生產的電子書閱讀器,或是學生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希望在五年內,學校所有課程都可 以改用電子教科書。在過去一年半以來,由於教科書出版社都製作愈來愈多電子書,世界各地大學都在進行類似試驗。
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財務長赫卡帝(Kevin Hegarty)指出,「電子書尚未成為主流,但距離主流亦不遠矣」,教科書出版商紛紛準備面對營商模式革命,重新思考過去數十年出版高價紙本書的傳統。
雖然新模式尚未底定,但市場裏至少有三股力量在相互作用:可流覽電子教科書的新閱讀器與顯示器、對學生與大學價格合理的新商業與授權模式以及內容本身及其產制的新概念。
超越 黑與白
就 硬體方面,由於市場快速研發供閱讀檔及小說的創新工具,讓電子教科書也連帶受惠,新型閱讀器如亞馬遜的 Kindle 2以及新力的 PRS-700,呈現文字與圖像可仿真紙本的明度與亮度,比使用電腦的液晶顯示器來閱讀更加舒適;閱讀器電池更可供電多日,只有在換頁等更動螢幕顯示時需 耗電。三年前電子書閱讀器初上市時,便刺激電子書市場發展,同樣情況也可能在教科書市場出現。
但現有閱讀器若要用在教科書上,仍有許 多需要加強之處,例如多數設計都是讓讀者能從頭到尾讀完整本書,但負責西北密蘇里州立大學電子教科書計畫的克魯特(Paul Klute)指出,「很少學生會以此方式使用教科書」,該校於二○○八年秋季首度使用來自六家出版商的電子教科書,結果二百位參與學生很快就放棄,因為學 生只希望查找某個片段或資料,使用電子書卻得一頁頁翻閱。新力推出的新型閱讀器已較符合需求,具備搜尋與檢索功能,只需用指尖劃過螢幕即可翻頁,亦獲得學 生較正面的評價。
現有電子書閱讀器的另一項缺點,在於只配備黑白兩色的小螢幕,通常面積只有九公分乘十二公分,不適合頁面較大、常有彩圖的理科教科書,許多大型教科書出版商也因此卻步,不過製造商已承諾在未來一兩年內,大螢幕彩色閱讀器將會面世,屆時將是電子教科書市場發展的分水嶺。
當 然前提是價格合理,線上大英百科全書前執行長、數位媒體顧問艾波西托(Joe Esposito)指出,目前閱讀器單價約為三百五十美元,利用筆電閱讀電子教科書或許舒適度較低,但多數學生已擁有筆電,而且還可以彩色呈現,艾波西托 表示,「筆電將成為其他電子書閱讀裝置的一大競爭對手」,是故西北密蘇里州立大學也開放讓五百名學生試用在筆電流覽電子教科書,比較學生使用筆電、閱讀器 及紙本教科書的學習成效。
這或許是較明智的策略,五年前世上根本不存在電子書閱讀器,五年後情況會如何也無法預知,不過許多人都揣測將會有裝置結合電子書閱讀器、筆電、隨身聽、智慧型手機等,各項工具之間的界線也將日漸模糊。
隨著工具創新,也會帶動其他改變,一如過去音樂產業以CD等實體方式銷售內容,後來因為網路帶來巨大變化,機械裝置改善也可能撼動教科書產業,故出版商對電子書同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無論是音樂或教科書,出版商都因為害怕盜版與衝擊實體銷售,不願將內容放在網路上,今日之所以改變心態,是因為電子書能幫出版商打入二手書的龐大市場。
拜 網路所賜,二手書市場原本僅限於地方書店,今日已擴張成龐大的國際線上商機,艾波西托表示,美國新教科書市場約五十五億美元,而二手書市場規模約為新書的 三分之一,出版商希望提供低價電子書後,便可消滅二手教書需求,且每學期售出電子書時,也能時常更新,一如過去不斷要推出新版的紙本書。
不過艾波西托亦認為,「電子教科書市場如此龐大,讓出版商不忍放棄,但他們又不願放棄占營收九成的紙本書業績」,故出版商目前常只提供紙本書的掃描版本在線上銷售,並只加上列印、注記等有限功能。
目前全球最大教科書市場在美國,若出版商能在此勝出,也就很可能主導全球市場,故多數商業模式均以此地為試金石。
全 世界五大教科書出版商(Pearson; Cengage Learn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John Wiley & Sons; 以及 the Bedford, Freeman & Worth Publishing Group. (最後一家是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分支,是由《自然》雜誌的母公司德國 Georg von Holtzbrinck 出版集團擁有)已共同組織了CourseSmart這間公司,這五家出版商在全球紙本教科書市場佔有率達百分之八十五,該公司執行長迪文(Sean Devine)表示,「這是首次有這麼多教科書集合在同一平臺上」。
該公司電子書售價為紙本書的一半,目前共有超過五千八百種書目,相當於全球最受歡迎教科書的三分之一,不過消費者使用上也有種種限制,例如使用權通常在課程結束後就過期、檔案下載後不能移到其他裝置或另一台電腦、單次只能列印十頁、全本書只能列印一次等。
分散購買
雖然有重重限制,該公司電子書業績仍節節高升,西北密蘇里州立大學在二月的調查顯示,若所有條件相等,約半數學生會選擇紙本書,改用電子書者約百分之二十五,其他人無強烈意見,不過若要自己掏腰包買書,近八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較低價的電子教科書。
不 過由美國學生團體組成的「教科書合理價格聯盟」認為,學生依然成為冤大頭,因為學生要花相當錢向出版商「租借」電子書形式教科書,對出版商所費不多,但是 如果學生購買新紙本書使用,以後通常能以半價左右賣給二手書店,二手書價通常也是新品的一半,比較之下,一半價格電子書的吸引力便相對有限。
赫卡帝亦指出,就算電子書價格只有紙本的一半,「還是太昂貴」,與其讓學生各自購書,他認為校方應介入以大量採購壓低價格,並仿照多數線上科學期刊模式,爭取電子書網路使用授權,如此便可以免費或每學期固定費用方式,在校內各處無限制使用電子書。
克魯特同樣支持這種作法,西北密蘇里州立大學每年花費約八十萬美元購買數萬紙本書租借給學生,學生每學期學費裏則增加八十至九十美元,若採用上述作法,他認為學生負擔應可減半。
英國也有一項類似計畫正在進行,該組織從二○○七年九月至二○○九年八月以六十萬英鎊購買三十六本電子書,領域涵蓋企管、醫學、媒體研究與工程,供英國所有大學免費使用。
開放來源
更 激進的作法則是完全免費提供教科書,不設任何權利限制,WikiBooks網站即有不少免費開放的教科書可供下載、「開放教科書計 畫」(http://en.wikibooks.org),社區大學公開教育資源聯盟的公開教科書計畫以及一九九九年由萊斯大學電機工程師巴拉努克 (Richard Baraniuk)創立的Connexions,這其中的內容多數選自專家文章。
艾波西托表示,目前這些免費教科書規模還很小,維琪百科式的志願模式較適合小型參與及貢獻,但教科書撰寫需要一致的整體架構,段落之間也需要協調,故教科書編撰總是件大工程,需要出版商長期投入,作者也需要因此獲得收益。
但 自由與獲利或許並非相互矛盾,一群資深教科書出版人員二○○七年在紐約成立了「平坦世界知識」這家公司,希望在穩定在商業基礎上出版開放式教科書,並於二 ○○九年一月推出第一本作品,內文由約四十個領域專家撰寫,將可獲得百分之二十的版稅,該公司也計畫推出電子書,所有內容都可依據創用共同授權免費進行非 商業性重制。
「平坦世界知識」公司一位創辦人法蘭克(Eric Frank)表示,他們希望借著發送電子教科書,吸引更多人使用,初期目標群眾為大學新生,學生可依需求隨選列印整本書,黑白版本售價二十九點九五美元, 彩色版本售價五十九點九五美元,公司依此獲利,法蘭克強調,學生可藉自由複製與使用電子內容,他說,「低價是最有效的數字權利管理途徑,我們不希望與學生 進入版權戰爭」。該公司亦希望藉授權內容給營利企業來獲利,例如遠距教學、課程管理軟體公司等。
由於內容可自由重制,「平坦世界知識」亦允許教師取用部分內容,赫卡帝認為,「愈來愈多教師希望自製教科書,從多項來源收集教材,而非完全倚賴單一出版社的資訊」,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便設計一套工具,讓教授可搜尋圖書館內科學期刊等所有經授權資料,再列印給學生做為教材。
沒有人清楚電子教科書未來將如何發展,但局勢肯定迅速進步中,克魯特認為,我們正經歷電子教科書的新時代,他說,「五年後的電子教科書肯定與今日大不相同。」
報導Sony能用什麼對抗kindle DX
來源:一路書香網
Kindle電子閱讀器的火爆並不在於kindle本身,而在於它開創了一種全新運營的模式,它將正版圖書資源有效的整合到了閱讀器上,能使資源提供商受益。kindle DX公佈以後,傳言Sony年底也會推出大螢幕閱讀器,Sony推出大螢幕閱讀能對抗Kindle DX嗎?
全世界的眼光都在關注著Kindle和Sony,其他的閱讀器廠商基本都被媒體忽視,因為Kindle和Sony代表了閱讀器的兩種極 端,Kindle是正版資源與閱讀器整合的典範,而Sony則是電子行業的巨頭。在前一階段的競爭中,kindle的銷量大於Sony的銷 量,Kindle戰勝了Sony閱讀器。亞馬遜推出Kindle DX以後,如果Sony還要在這個行業混下去,勢必要推出自已的大螢幕閱讀器產品。
Sony若推出大螢幕電子閱讀器,是否能在和Amazon的下一回合戰鬥中取勝呢?我看很難。
Kindle DX定價489美金,是同類產品iRex DR1000的一半左右,這個價格已經偏高,但是以它的成本來說並不離譜。如果Amazon在Kindle DX的硬體上賺不到錢,那麼它還可以利用銷售電子圖書來贏利,這也正是Amazon的希望所在。或者Amazon還可以通過降Kindle DX再降價,然後通過銷售配套的電子版圖書賺錢。
再來看Sony,既便Sony推出一款新的大螢幕閱讀器,也只能是賣機器,Sony沒有持續的圖書資源。有消息稱GOOGLE和SONY合作,為 SONY提供50萬本公版的無版權圖書,這些圖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SONY的資源數量,但是這些圖書並不是最新的圖書,也不能持續更新,比起亞馬遜線上 源源不斷的新書,還是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Kindle DX還增加了PDF圖書支援,使得用戶可以閱讀自已的PDF讀書,對於Sony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閱讀器不是Sony的重點,Sony即便推出大螢幕電子書閱讀器,若沒有出奇制勝的絕招,在這一回合,恐怕還是鬥不過Amazon。
Kindle 2電子書閱讀器實機及功能的拆解
來源:yahoo 部落格青衿
在embedded Linux 的硬體中,很多採用 Arm 7 、Arm 9 的微處理器,而Kindle 2 首次採用 Arm 11 當然是為了速度的考慮,尤其他內部採用 Embedded linux + Java VM 的架構,讓他不得加強速度,避免 Sony 採用 Embedded Linux + Nano X 開發,有可能用速度打擊kindle 2 , 而 Nokia 發佈新S60 新的SDK 已經將 QT 程式庫整合,將來將重演Intel+Microsoft 模式,在速度及大量應用程式的競爭,而Nokia 並購了TrollTech QT 無疑是聰明的決定。
拆解Amazon的Kindle 2電子書

如果你想要找那些熱門,又棒的最新流出照片,來看Crave就對了。今天我們拿到一些很棒的照片,也就是Amazon最新電子書產品Kindle 2的拆解照片,這是一些技客熱心的研究結果。
* 根據他們的拆解,可以發現Kindle 2採用的是90奈米製程的ARM 11架構處理器,時脈為532MHz,是飛思卡爾(Freescale)的MCIMX31L處理器,和iPhone 3G採用的412MHz ARM1176JZ-S處理器比起來,規格上要快一些。
* 當他們完全地讓螢幕和電池分開且沒有連接時,發現螢幕上得內容仍舊是清楚的顯示,即便它並沒有電源去驅動。
* 重量輕就是金錢。雖然它比MacBook Pro 17吋Unibody機要貴,但Kindle 2的重量只有10.2盎司(289公克,比一罐250cc鋁箔包飲料重一點點而已)。
* 要拆解Kindle 2其實很簡單,「只要」移掉26個螺絲,同時解除4個連接器的連接即可。
話說回來,雖然拆解這些東西很棒,但我很高興有人已經幫大家都做好這件事情並把照片放上來,不然想想拆完之後,還要把26個螺絲旋回去,也是挺累人的。
Amazon 發表Kindle 2電子書閱讀器
Amazon Kindle 2確定會在2月24日正式開賣,售價359美元(約台幣1萬2有找),Amazon 執行長 Jeff Bezos 週一在紐約的Morgan圖書館公布此一新款電子書閱讀器。
新一代Kindle附有鍵盤、5個方向鍵、還有翻頁按鈕。
厚度不到1公分,第二代Kindle 2比iPhone還薄。
僅有0.91公分的薄度,從這個角度看得最清楚。
Kindle 2從後面看很像是個巨大的iPod。
Amazon還請來王牌大作家 Stephen King來現場宣布他的新書:「Ur」,這本書只有在這台閱讀器裡看得到。
新版螢幕提供16色灰階,是原版Kindle的四倍。
翻頁速度也號稱比原先的Kindle快上20%。
Amazon表示新版閱讀器也比原先的省電25%以上。

新版螢幕同樣沒有背光功能,這是為了讓讀者更有紙本閱讀的感覺,且也可直接在太陽下閱讀。

Kindle 2內建3G無線,不用一分鐘就可從Amazon下載各類電子書。

新版閱讀器的記憶體變多了,這次可儲存1500本書以上,若真的用光了,只需刪掉一些不看的書即可。日後若有用到還可免費從Amazon網站上下載即可。

Kindle 2具有「文字轉換語音」(text-to-speech)功能,你可要求電子書念小說中的任何一段內容給你聽,聲音則可透過耳機或喇叭輸出。

目前已經有23萬本書可在Kindle上閱讀,未來數字會更高。

電子書的字典功能。

Amazon表示,先前已經下單購買Kindle 1,但還沒收到貨品者,公司會自動改為Kindle 2。

字型要放大縮小當然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