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ndle,是最新的掌上型、外觀類似電腦,將要引發數位書革命的設備。這個設計“另類”的小發明承載了重大的使命。Kindle擁有《紐約時報》百大暢銷排行榜中90%的暢銷書籍,整體“藏書”超過9萬本。Kindle外觀為骨白色(與風靡已久的iPod的顏色相同),尺寸為 (19×13.5×1.8cm),重為290g,解析度為600×800。其下半部分的按鍵設計非常怪異:所有的按鍵以不同的傾斜角度向外凸出。機身兩側 有長條狀的翻頁按鍵,不僅方便在不同姿勢下的閱讀,還可以照顧到左右利手的習慣。
Kindle使用了名為電子墨水的技術,電子墨水技術採用帶有負電荷的黑色顆粒與帶有正電荷的白色顆粒,一起產生看起來與紙張極為類似的顯示效果。在 陽光下沒有傳統液晶顯示的反光現象,螢幕上也沒有任何觸摸式的操作鍵,而傳統液晶顯示幕上的背景燈光和觸摸鍵需要眼睛不斷地重新調整焦距,易使你的眼睛持 續緊張。Kindle的螢幕讓人看起來幾乎可以用“平靜”來形容。不盡完美的地方是,翻頁的時候,在黑白顆粒重新排列以組成新的圖像和文字時,會形成瞬間 的頁面空白。即使這樣,Kindle的顯示效果也足以與真正的紙張顯示效果媲美,你第一次看到Kindle時,感覺會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意外。這就好像你打 開電視,忽然看到了真正的天空,而不是本應由廣播信號傳遞的天空畫面。
與傳統的掌上閱讀器不同,Kindle可以不通過電腦而直接上網。Kindle的用戶可以免費使用斯普林特公司(該公司為美國較大的電信運營商)提供 的覆蓋全美的無線網路登錄亞馬遜網站,而每月60美元的上網費由亞馬遜公司來承擔。使用Kindle,你可以無線登錄亞馬遜網站,流覽、預覽和購買報紙、 書籍和雜誌,包括其他各種類型的內容(Kindle同時還裝有Beta版本的網路流覽器,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不盡如人意)。Kindle目前已經擁有9萬 多本數字圖書,而且還有亞馬遜網站上數以百萬列入數位化計畫的圖書和新出版的圖書(數位形態幾乎同步)作為後盾。
要在Kindle上訂閱線上的博客內容,每月要交納1.99美元,而線上購買電子書只需要花費9.99美元,這相對于讀者先前要負擔的價格昂貴的紙質 讀物來說,是一個很公平的折扣。作為亞馬遜公司的產品,Kindle與世界上最大的線上紙質讀物銷售網站亞馬遜網站同呼吸,使這個網站具備影響我們獲取紙 質讀物的方式的能力。
我不確定在我對Kindle的一個月使用期中究竟能夠得到什麼。或許,對於一些好奇的年長的,甚至還帶著金絲眼鏡穿著斜紋呢夾克的紳士們來說,他們會 悄悄靠近我說:“抱歉,我真不想在你閱讀的時候打擾你,但是你真的認為這東西能夠替代書嗎?”或者換成一位圖書管理員上前來斥責我。但不管怎樣,這些都沒 有發生。事實上,根本沒有人注意我。好像是忽然間,我發現人人都在盯著手提電腦,或是用ipod搜索歌曲,或者在翻蓋手機上編輯短信。
紙質讀物將要死亡?
悲觀主義者一直在預言紙質讀物的死亡。1894年,《斯克裏布納雜誌》刊發了一篇文章,哀歎在廣播出現後紙質讀物將要消亡了。“印刷,”作者哀歎道: “這個被裏瓦洛爾伯爵稱作思想的大炮的事物,這個被盧梭稱為是上帝的恩賜的事物,這個改變了歐洲命運的事物,這個1436年以來通過紙質讀物和報紙統治人 們思想的事物——按照我的觀點,其生存受到了最近發明的各種能發出聲音的設備的威脅。”
114年後,印刷仍舊存在。雖然印刷沒能戰勝廣播,但兩者進入了一個比較舒適的共存狀態。靜靜地閱讀戲劇的劇本,與在週末閑極無聊收聽廣播裏的智力競 賽節目並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同樣,你在開車的時候沒法閱讀。但是廣播也沒能勝出,閱讀比聽要快得多。成年人每分鐘平均能夠閱讀200~400個單詞,但是 舒適的收聽速度只相當於上述閱讀速度的一半。對於長篇幅的文章,讀要比聽的效果好;複雜的文本,根據“美國教育學會”的報告,讀比聽的效果好。因為你沒法 要求廣播公司把剛才那一段重複一遍。
關於紙質讀物是否會滅亡的討論現在正傾向于對“文本”載體的討論。紙質讀物在與廣播、電視、互聯網的競爭中生存著,紙質讀物將要發現一種更有效地表現自己的新方式。
對於印刷文本的局限性,Kindle的出現是一個強烈的提醒信號。與印刷文字不同,電子文本不是靜態的,其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對於一些特定類型的閱 讀,這存在著某種明顯差別。舉個例子。我下載了兩本書,大衛·弗拉姆的《歸來:保守主義還會勝利》和馬克思·布魯克斯的《世界大戰Z:巫毒戰爭的口述曆 史》。布魯克斯的書是對一場虛幻的、差點把人類毀滅掉的巫毒戰爭的描述,大衛的書是對具有挑戰性的公眾政治觀點的綜合。兩本都是書,當然也都是由文字組成 的,但是這種歸類法過度強調了兩者之間的共性。其實把它們理解為根本不同的兩種內容更好些,可以使用不同的載體形式來表現。
布魯克斯的書傾向於娛樂性。假設其內容能夠完成這個使命,其僅僅需要一個易讀的方式來表達內容就可以了。那麼對這本書來說,Kindle與傳統的紙質讀物相比就沒有優勢,甚至要遜於紙質讀物。Kindle的螢幕儘管採用了非常先進的技術,背景仍舊是淡灰色,缺乏紙質讀物文字與白色紙背景的銳利的對比效 果。而且,如果書掉在地上,一般不會造成損壞,但如果你把Kindle掉在地上,在你檢視損壞程度前,你的心會提到嗓子眼上。如果你把Kindle掉進了 浴缸裏,你就要損失40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獲得閱讀的享受,你就得再投資買一把舒適的椅子。
而弗拉姆的書是為了提供資訊和觀點,這是與布魯克斯的書完全不同的任務,這種任務由紙質書來完成就不夠完美了。閱讀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我們流覽文字,閱讀過的文字將被我們的神經系統忠誠地保留。我們獲得的資訊將在我們的大腦中被分類、儲存,以備將來的搜索。如果事情會進行得如此完美,那麼一本書在 被首次閱讀後,就可以被任意處理了。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大腦比超級電腦容易遺漏:資訊最初會非常清晰地留在我們的大腦中,然後會很快地衰減,直到大腦 中曾獲得的資訊只剩下一絲痕跡。我們中的很多人會收藏讀過的書,用書架來填滿屋裏和閣樓剩餘的空間。那些書保存著我們憑記憶難以保存的東西,我們希望讀過 它們一次,就能夠在下一次需要找某部分內容的時候,迅速發現這個部分。為了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需求,每頁紙質書籍都有頁邊的空白。頁邊空白是多數人防止遺忘 讀書時產生的思想的地方:筆記、著重號、星號、複雜的符號和縮寫,這些都是有朝一日再來重溫紙質讀物內容時的地圖。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忘了標注某個“途 徑”或者“小路”,可能是因為我們閱讀時並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來精確定位所要尋找的位置,那麼想要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來恐怕不 比重新讀一遍要省事。
相對于此,電子文本就是一個“全球定位系統”。你只管告訴它你要去哪兒,它便會找到你需要的路徑。在Kindle中,整本書都是可檢索的,你的筆記也 是可檢索的,這些都可以被儲存下來。你特別喜愛的段落等部分可以單獨保存成獨立的檔,以使你能更方便地進行回顧。當文本不再是被固定的,當頁邊空白變成 了無限的空間,當每個單詞都可以被檢索,我們大腦記憶功能的不足就會被彌補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電子大腦,是尋找你個人思想宇宙的Google。
網路互動:Kindle的未來
Kindle試圖通過電子技術模仿閱讀紙質讀物的體驗。但Kindle真正的未來在於做傳統印刷媒體不能做到的事情。印刷讀物從根本上講,發展空間太 有限了。一旦文本落到紙張上,你就無法再做什麼。但是使用電子文本,所有的文字便都成了草稿,都可以被編輯、轉換、拼合。同時,Kindle的隨時隨地無 線上網的功能,是其真正的優勢。
過去,文本是一個封閉的容器。有了互聯網的超鏈結,文本就成了一個開放的會議。一項研究成果可以被描述,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查看原始論文;一場演 講可以被引用,被引用的部分也許是濃縮的,而對演講所有內容都感興趣的人可以獲得完整的版本;一場論戰可以被總結、發佈,而讀者可以通過點擊來分析報導是 否客觀公正。這個特徵已經在互聯網上得到了應用,但是應用的廣泛程度還不夠。對比針對電子閱讀撰寫的文本比如博客或者維琪百科,和準備放到報紙和雜誌等印 刷媒體上的文字,為電子媒體生產的作品在鏈結和資源方面遠遠要比印刷媒體豐富,在對反對的聲音進行回饋時更加直接。
同時,閱讀器的互聯網功能還會深遠地改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大西洋報》的馬休·耶雷薩斯是最好的博主之一,他同時還是新書《埋在沙子裏的頭》的 作者,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討論美國的移民政治。試想,如果他的讀者有機會能以每年5美元的價格訂閱他寫的博客,情況會怎樣?如果他的讀者的半數,也就是 15000人會為他以後的思想付費,僅此一項便是75000美元的年收入,而且是直接從讀者流向作者。
閱讀,先前多數情況下是個體行為,如今可能會變成一種社會行為。